民间传统手工艺——走马灯

    IMG_256 

 

   走马灯又叫跑马灯、串马灯。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,我县民间都有挂花灯的习俗,走马灯就是其中之一。

  走马灯的发明,至晚在宋代。宋代吴自牧的著作《梦粱录》述及南宋京城临安夜市时,已指出其中有买卖走马灯的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在记述临安「灯品」时也说:“若沙戏影灯,马骑人物,旋转如飞”。再从《王安石捡联获妻》的典故中(走马灯,灯走马,灯熄马停步;飞虎旗,旗飞虎,旗卷虎藏身。)可见,走马灯在南宋时巳极为盛行。正如清末《燕京岁时记》一书所述:“车驰马骤、团团不休”。

  旧时每年农历正月十五,精心制作的走马灯便会引起村里人的轰动,十里八村的群众都要赶来瞧一瞧这稀世精品——走马灯。有的是欣赏剪纸的故事,如三英战吕布等,有的则欣赏灯的外观装饰艺术,如宫灯状的走马灯八根柱子上的八条盘龙,龙嘴里吐出花绣球等。走马灯使节日的喜庆气氛更浓、更烈、更祥和。

  制作走马灯的工具和用料主要有:剪刀、胶水、铅笔、直尺、圆规、各种彩纸(方形或圆形纸片)、高粱杆尖、竹篾儿、缝衣针、印有奔马、人物的纸片等。

  制作方法是:在一个或方或圆的纸灯笼中,插一高粱杆尖,两端各扎进一缝衣针作立轴,轴上方装一纸叶轮,其轴中央装两根交叉细竹篾儿,在竹篾儿每一端黏上人、马之类的剪纸。当灯笼内灯烛点燃後,热气上升,形成气流,从而推动叶轮旋转,於是剪纸随轮轴转动。它们的影子投射到灯笼纸罩上,便成为人马追逐、物换景移的影像。

  走马灯作为民间工艺,深得人们喜爱,世代相传,千年不衰。但在文革中把其作为“四旧”进行批判,以至于老艺人不敢传,年轻人不愿学,现在会扎走马灯的民间艺人已是凤手鳞角。走马灯这一民间工艺濒临失传的危险,急需抢救和保护。

创建时间:2013-09-26 15:40
收藏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文化产业    民间传统手工艺——走马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