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三——道口正月古庙会

道口正月古庙会

   道口镇位居中原腹地,古黄河左金堤之上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内涵丰富,古称“水旱码头”,有“小天津”之美名。自古就是水、陆交通要道,中原商坞要冲,商贾云集,经济繁荣。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里就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灿烂文明和社会文明。“道口正月古庙会"就是在这样的地理、人文环境下兴起、传承、发展至今。

   古历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(小月三天,大月四天)“道口正月古庙会”,源于宋末元初,是由先民供奉“火神”而兴起的一个民间大会,称“火神圣会”。主要靠民间艺术“共呈技巧,以悦神明”。所以道口古会实际是一个民间艺术大展演。目前共有背阁、抬阁、拉阁、八卦秋、高跷、竹马、火龙、狮子、武术、龙车、花船、花蓝、莲花灯舞、古代秧歌舞、现代秧歌舞、盘鼓、腰鼓、扇鼓、二鬼打架、灯棚等20多个种类,表演玩会班19家,表演人员3449人,乐队伴奏643人,导演、会首、后勤服务82O人,这么多的民间艺术种类和人员,在同一庙会,同时演出,并连续表演3—4天(大月4天,小月3天),是绝无仅有非常罕见的。

   他们在古会上各展风彩,尽显其能,很受群众欢迎。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十大民俗经典名录,2008年9月被安阳市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

  “道口正月古庙会”宋末、元初兴起;元末明初初具规模,明嘉靖年间(公元1522-1566年)至民间初期是第一个发展高潮期;日本侵占道口后古会消失;1949年-1965年获得新生高潮期;文化大革命期间,民间艺术被列为“四旧”停演,古会也随着沉眠无声;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是古会发展最为鼎盛时期;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至今,因受市场经济的冲击,逐渐走向低谷。

   滑县“道口正月古庙会”囊括了豫北广大地区的民间艺术种类,种类繁多,风格各异,同一庙会表演,这也是我国任何古庙会都无法比拟的,也是非常罕见的。河南省文联副主席、省民协主席夏挽群称“道口古庙会”是“中国式的狂欢节”。所以,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借鉴、科学研究、艺术观赏、保护传承价值。自古至今,影响辐射晋、冀、鲁、豫、津的广大地区,倍受欢迎,素有“东南西北都看遍,不如道口古会转一转”之说。

   近年来,没有资金来源,表演队伍严重不整,艺术表演团队和表演人数逐年减少,节目表演形式没有新意;导演、会首年高体弱,无人接替,后继乏人,大部分表演团队服装道具、破烂陈旧;古会没有完整的艺术资料;排练场所狭小简陋,个别古老独具特色的艺术门类已停演多年,即将失传;古会民间艺术表演非常艰难。目前,道口正月古庙会”已入录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   保护单位:道口镇政府 





201571516541707

创建时间:2020-11-21 09:56
收藏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非遗保护    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三——道口正月古庙会